山东理工大学
研究生会
"立身处世要有信"吗?
发布日期:2017-11-15 点击量:77793 来源:研究生会
信,是儒家传统伦理准则之一。孔子认为,信是人立身处世的基点。在《论语》中,信的含义有两种:一是信任,即取得别人的信任,二是对人讲信用。
要得到别人的信任,首先就要自己讲信用。孔子把忠与信并提,认为忠信是做人的基本要求。《论语》中多处讲到这一思想。
《论语·学而》:“曾子曰:‘吾日三省吾身,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曾子说:“我每天从三方面反省自己,替人家谋划是否不够尽心?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?传授给别人的东西,自己是否实践了呢?”
把忠信作为修养的基本内容,要求每天检查反省,是不是做到了忠信。
只有自己讲信用,才能得到人们的信任。
只有得到人们的信任,办事才能成功。失信于人,就得不到别人的信任。
只有人人讲信用,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的互信,社会生活才能正常运行并得以发展。
东汉王符说:“忠信谨慎,此德义之基也;虚无诡谲,此乱道之根也”(《潜夫论·务本》)。
认为忠信谨慎是道德仁义的基础。
宋人欧阳修也说:“所守者道义,所行者忠信,所惜者名节”(《朋党论》)。
君子所操守者道义,所践行的即是对人要讲忠信,所珍惜的是名义气节。
孔子曾以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做人要讲诚信的道理。
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”(《论语·为政》)
輗(ní),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两端的木销。大车指的是牛车;軏(yuè),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两端的木销。没有輗和軏,车就不能走。这段话的意思是说:一个人不讲信用,是根本不可以的。就好像大车没有輗、小车没有軏一样,它靠什么行走呢?
孔子的弟子有子说:“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”(《论语·学而》)。
信,所要遵守的诺言;近,符合。近于义即符合于义。义,即宜;复,实践诺言,朱熹《论语集注》:“复,践言也。”正是此意。“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”之意就是:所守的诺言如果符合于义,那么所说的话就能够履行兑现。换一种说法就是:言之合义,始可信矣。
孟子说:“有天爵者,有人爵者:仁义忠信,乐善不倦,此天爵者。公卿大夫,此人爵也。古之人修其天爵,而人爵从之。”(《孟子·告子章句上》)。
所谓天爵,天然的爵位,即天性品德。所谓人爵,即人为的爵位,是君王给予的。古代的君子对仁义忠信必然是乐善不倦,所以人为的爵位也就随之而来。
孟子把信与诚相连来解释,他说:“诚者,天之道;思诚者,人之道。至诚而不动者,未之有也;不诚,未有能动者也。”(《孟子·离娄上》)。
诚,真实无妄的意思。天指自然,天之道就是自然之道,或自然的规律。自然界的一切,宇宙万物都是实实在在的,真实的,没有虚假;真实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;虚假就没有一切。所以说诚是天之道。人之道,是指做人的道理或法则。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道与天道一致,人道本于天道。诚信是自然的规律,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。极端真诚而不能使别人感动,这是未曾有过的事;不真诚,是不能感动别人的。
后来宋人周敦熙也说:“诚者圣人之本”(《通书·诚上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