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山东理工大学

研究生会

研究生 ,为研究而生 , 还是为生而研究

发布日期:2018-01-11 点击量:77818 来源:研究生会

       研究生开学典礼那天,领导、导师都对我们研一新生提出殷切的希望 ,并教导我们要把握好短暂的三年研究生求学生涯,博览群书,在广泛的阅读中寻找自身的兴趣并充分发挥自己的学术潜力,三年后学有所成,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研究生。韩愈在 《进学解》中说“业精于勤荒于嬉,行成于思毁于随。”的确,对本专业的热爱 ,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和执著的追求,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识素养和专业水平,“融中西之学,法占今之贤,顺夭地之德”,才有机会做到“学贯中西,自成一家”。把求学、做学问当做人生的一种乐趣并矢志不移地追求,这样才能在所从事的领域里取得显赫的成就。“知之者不如好知者,好知者不如乐知者”, 道理就在于此。

     “书山有路勤为径,学海无涯苦作舟。”漫漫求学之路,唯有与时间赛跑,与书本为伴,不断提醒并鞭策自己“厚积而薄发,博学而约取”。我想,能够读研究生,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, 对于兄弟姐妹多的家庭来说,对于含辛茹苦,两鬓斑白,满头白发的父母来说,机会确实来之不易每念及此,陈子昂那种“念天地之悠悠,独沧然而涕下”的感慨就油然而生,不止一次潜然泪下。朱熹在 《偶成 》中告诫后人“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, 阶前梧叶已秋声。”珍惜研究生的求学机会和时间是自然而然的,但更重要的是要诚诚恳恳做人,认认真真做事,踏踏实实求学,只求一片批判,许多人情感上都挂不住了,自尊,自强的几乎崩溃。百般磨炼,从头开始,不知道未来一年要看多少书和文章才能把这篇万字的论文凑出来啊。于是重新对读书充满了恐惧。

       做人和做学问,从过程和目的来说,两者皆力求至真至美从道德素养上说,做学问犹如做人,没有不同之处从态度方法上讲,做人与做学问迥然不同,后者要苛刻、挑剔,要鸡蛋里挑骨头。然而,在彬沙、方面,现实生活中与人相处时则不能才别人苛刻,更不能鸡蛋里挑骨头了。尽量做到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”,“己欲达而达人,己欲立而立人”,要有宽容之自,包容别人 。因为“金无足赤,人无完人”。

       当今社会浮躁,学术也难免受其影响。客观来说,人们追求名和利是正常的,这也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。追求名利并没有错,但问题出现在哪里 也许就在于人们追求名利的过程中,思想发生了偏差,急功近利。以致什么严谨治学,什么学术素养和学术道德都早已抛到九霄云外,不管不顾了。随之而来的便是令人悲愤的学术抄袭。

       社会浮躁,急功近利这些现象,我们应该打抱不平,并坚决抵制,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样的刺激下化喷怒为理智,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学识水平,拓展本专业的知识并养成良好的学术道德素养,努力成为一个专业知识扎实,理论素养深厚,学术道德正派的博雅式的求学之人,在我看来,研究生到底是为研究而生,还是为生而研究这个问题经过“山重水复”之后,现在应该“柳暗花明”了 。


文章源自:中国研究生杂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