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理工大学
研究生会
允许自己不完美,才是完美的开始
发布日期:2019-03-18 点击量:77552 来源:猫姐能量圈1
在写作训练营当老师,我发现了一种很奇怪的现象:训练营以一个月为周期,每两天提交一次作业。许多同学前半个月兴致勃勃地跟着队伍走,但只要有一次没赶上交作业的时间,后半个月就全部放弃了。
晓靖就是其中一个。她交了6次作业,第七次因为家事耽误了,就再也不交作业了。我私下问她原因,她说:原本定了全勤的目标,没想到半途而废,所以就干脆放弃了。
需要说明的是,作业全勤是没有奖励的,我们布置作业,只是为了让大家在训练中把课程内容消化吸收。也就是说,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技能,并不是圆满完成打卡。
我们开启某个学习计划的时候,一定是冲着收获去的,而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仪式。然而,我们却常常走着走着就忘记了初心,就像晓靖这样,容不得过程中有半点瑕疵,似乎来此一趟就是为了全勤。
追求圆满本没有错,但如果因为刻意追求过程完美而忽略了目标本身,就本末倒置了。
什么叫半途而废?30天的奋斗目标,假设第五天被搁置了,如果你选择第六天继续前行,那么这个月你有29天可以完成计划,从结果上来说,你能完成96%的目标,这不叫半途而废,甚至能说是接近完美。
如果从第六天开始你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,放弃了,那么最终你完成的结果就是13%,这才叫半途而废。
废掉你的,不是未完成任务的那一天,而是那一天的沮丧情绪,是完美计划被破坏带给你的挫败感。
2
我参加自考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经历。
考前两个月,我会列一份详细的复习计划,把教材、参考书、真题试卷等任务拆解,精确到每一天看多少章节、做几道题。
起初,我每天都能坚持完成学习任务,甚至还能超额完成第二天的任务。但这种情况持续不了多久,就会被某种意外事件打断,比如加班、出差,或者是跟朋友聚会。
计划被打断后,我会非常焦虑,一直想着要把漏掉的东西补起来。如果意外情况持续好几天,我就直接崩溃了,觉得落下的学习任务根本就赶不上来,索性不想继续学了,哪怕此时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。
这样的心态,导致我连续两年都在不停地重复挂科或弃考。
而我的同学阿竞,早早就凭着优异成绩毕业了。阿竞的复习理念是“看一点算一点”,一般坚持到最后一天了,所有的知识点也摸透了。即使偶有挂科她也从不灰心,因为隔半年还能参加补考。
很多时候,不是我们不能坚持,是我们坚持到一半,被自己的完美主义给打败了。
我们实在不必因为某种形式上的不完美,而放弃自己的全盘计划。学习进度落下了又如何?哪怕离考试只剩下一天,我们也可以复习很多知识点。
某一次考试失败又如何?哪怕这一次考试结果不理想,也不影响我们在下一次考试的时候重新发起挑战。
我们全力以赴,是为了奔向目标,而不是为了证明我们奔跑的过程有多完美。
3
曾在书中看过这样一句话:很多人宁愿得到0,也不愿得到50,因为他们坚信, 完美是唯一的标准。如果他们不能达到完美,他们甚至不会迈出第一步。
曾跟朋友商量着一起买某一本书,朋友说:我太喜欢看这个作家的书了,可是我手上还有一本没看完,所以我晚点再买吧。
接着,她开始抱怨手上那本书有多没营养,但因为自己一向是看完一本再买下一本,所以只好硬着头皮看下去,结果一晃一个月过去了,还没看完。
我问她,放弃这本她认为不值得一读的书,会有什么损失?她想了想说:阅读习惯被破坏了。这就是典型的强迫症,非完美不可,甚至愿意为了追求完美放弃新的开始。
可是,阅读的目的是什么?我们从书本获得知识,是为了成长,而不是为了在垃圾文字上耗费时光。
我们所有的习惯,都是为了指引我们走向更好的方向。如果方向是对的,对过程有所取舍又如何?
正如,即使一棵苹果树上出现一两个烂苹果,它们也不能影响整棵树的丰收。允许这些不完美的存在,并不是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,而是要坚持自己的初心。
别让你内心的“完美情结”束缚了你。允许自己不完美,才是完美的开始。
最完美的状态,不是你从不失误,而是你从没放弃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