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
山东理工大学

研究生会

国奖“名人传” | 孙迎港:勇往直前,未来可期

发布日期:2025-03-14 点击量:15 来源:研究生会

孙迎港化学化工学院博2201班,中共党员,获评2024年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。

学生期间个人荣誉:

博士在读期间,综合测评成绩为专业第一名,发表SCI论文10余篇,第一作者4篇;专利1项;国家级研究生创新系列竞赛项目3项,省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项目1项;多次参与国家级学术会议并做报告。曾任班长,研究生辅导员助理,目前担任化工研究生党支部纪检委员。

  个人宣言:You are more than what you have become.

慧手妙心,研途光明

  孙迎港的科研之路,如同一场精妙的“化学交响乐”,分为三个乐章——制备全共轭COF氧还原电化学催化剂及微环境调控:通过巧妙的基团修饰,赋予COF更高的氧化还原性能,为催化剂披上了一件“智能外衣”;接枝质子导体的全共轭COF:实现质子与电子的协同导电,在微观世界中架起了一座“能量桥梁”;三维阵列型载体与全共轭COF之间的电子转移机制和氧催化性能提升策略:利用阵列型纳米碳管等载体,将具有氧还原活性的全共轭COF固定在表面,最终组装成高效的膜电极,为燃料电池注入了一剂“强心针”。他的研究不仅是对科学问题的深入探索,更是对未来能源技术的一次次创新尝试。

  此外,孙迎港还多次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上做报告演讲,与国内外同行交流思想、碰撞火花。每一次报告,都是一次思想的升华;每一次交流,都是一次视野的拓展。他的科研生活,既有实验室里的专注与坚持,也有学术舞台上的自信与从容。

科创辉煌,硕果满枝

  在科研的浩瀚星海中,孙迎港不仅是一位探索者,更是一位“讲故事”的人。  

  孙迎港深知英文写作能力在发表高质量SCI论文过程中的重要性。他常常沉浸在顶级期刊的文献海洋中,汲取《Nature》、《Science》等期刊的精华,锤炼自己的语言与思维。他相信,科研不仅是数据的堆砌,更是思想的传递。正如他所说:“期刊的影响因子或许浮于表面,但追求高质量的研究成果,始终是科研人的初心。

  在学术报告的舞台上,孙迎港更像是一位“科学诗人”。他认为,做报告的核心在于“讲故事”——将复杂的科研背景、科学问题以及解决思路,用清晰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传递给听众。无论是面对同行专家,还是非专业领域的观众,他总能将科学问题娓娓道来,仿佛在听众心中播下了一颗颗科学的种子。

薪火相传,探索无界

  在科研的征途上,孙迎港并非孤身一人。他的导师李忠芳教授,宛如一座灯塔,在他迷茫时指引方向,在他困惑时给予启迪。他说:“每当我走岔了路,李老师总能及时将我拉回正轨。”此外,他的副导师王立开副教授以及庄延琼、马元伟、丛旭滋等同门师弟,也是他科研路上的重要伙伴。他们彼此扶持,共同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研难题。师门之间的情谊,不仅体现在学术上的合作,更体现在生活中的关怀与支持。

孙迎港曾参与国家级研究生创新系列竞赛项目,面对从材料研究到能源装备设计的跨学科挑战,他并未退缩。通过与机械学院、电气学院的同学合作,以及李忠芳教授、王立开副教授的悉心指导,他成功跨越了学科的鸿沟,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。这段经历不仅让他收获了知识与技能,更让他深刻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。

智破万难,共创辉煌

科研之外,孙迎港还曾肩负着班长和研究生辅导员助理的职责。他深知,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,但他也从未因此推卸肩上的责任。在他看来,科研与职务并非对立,而是相辅相成的。他感谢辅导员和党支部书记的理解与支持,使得他能够在繁忙的科研生活中,依然能够高效地完成学生工作。孙迎港认为,科研是梦想,而责任是使命,在梦想与使命之间,他学会了平衡,也学会了成长。

孙迎港的科研与生活,正如一幅科学与责任交织的画卷。他在微观世界中探寻科学的奥秘,在学术舞台上传递思想的力量,在责任与梦想之间找到平衡,在师门情谊中汲取前行的动力。他的故事,不仅是对科研精神的诠释,更是对青春奋斗的礼赞。

学长锦囊:

  1. 哔哩哔哩:

哔哩哔哩在孙迎港的学术之旅中发挥着独特且关键的作用。从知识学习与技能锤炼角度来看,这里汇聚了形形色色的优质视频资源。无论是基础学科的原理阐释,还是前沿科研方向的深度解读,都能让科研工作者汲取到丰富的专业知识养分,紧跟学科发展潮流。

例如,在新兴材料研究领域,诸多专家通过视频分享最新合成工艺与性能测试方法,使科研人员足不出户便可领略行业前沿技术。在实验技能方面,各类实验演示视频事无巨细地展示操作流程与要点,从仪器设备的精准使用到实验条件的巧妙把控,有效助力科研新手快速成长。软件学习视频则是针对科研常用的统计分析、数据可视化等软件,提供从入门到精通的系统教程,大幅提升科研工作者的工作效率。学术写作板块,更是以丰富案例和实用技巧,助力科研成果精准且精彩地呈现于纸端。

哔哩哔哩中对于同步辐射测试的相关讲解

采访:刘嘉琪 赵阳阳

摄影:李依然

撰稿:刘嘉琪